close

html模版全面接軌上海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在驕陽似火的日子裡,我們帶著一份關於“接軌上海”的“問卷”出發—— 全面接軌上海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嘉興在線新聞網2017年07月28日 10:39:00手機看新聞我要投稿舉報

【記者手記】 有一種熱,叫做“接軌上海” 在驕陽似火的日子裡,我們來到田間地頭、走進企業園區、邁入科研院所和高校,走進一位位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我們感受到瞭另一種熱,叫做“接軌上海”。 在出發前,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揣著一份“問卷”,上面的問題有:上海企業來嘉興創業興業是受瞭什麼“誘惑”?大院名校的科研成果如何在接軌上海過程中成功轉化?嘉興是如何

策 劃 楊志勇 薑鵬飛 沈煜威 張奎超

采 寫 薑鵬飛 鮑 嘉 裘建鋒 陳 強 李舟英 曹起銘 餘 悅 吳曉宇 王沁檸 沈愛君 實習生 滕加奇 費聰涵 通訊員 董佳慧 朱 韜 尤建宏 盛思佳 劉 莉 蔣 瑾 李軍輝 曹嘉燕

一傢“上海”企業的嘉興發展記

關鍵詞:園區

采訪地點:平湖市新埭鎮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

記者感言:上海的牌子,浙江的地價,完善的配套。想外遷的上海企業,你們還在猶豫什麼?

“現在我一周有4到5天是在嘉興這邊的,上海的分廠已經很少去瞭。”集美集團董事長王雲德說。

事實上,王雲德口中所說的“分廠”,已經發展瞭18年,是集美集團的發源地,位於上海市嘉定區。之所以被稱為“分廠”,是因為現在嘉定工廠的規模和生產水平已不如王雲德在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投建的新廠,原本的“母公司”也就變成瞭現在的“分廠”。

時間回到2013年前後,急需擴產又在上海拿不到地的王雲德很著急。“當時,我參加溫州商會年會,在會上遇到瞭平湖新埭鎮的招商人員,對接下來,覺得位於新埭鎮的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非常適合我們企業發展。”王雲德說,首先,新埭緊鄰上海,其次,這裡的土地要素相對充裕。

2013年下半年,集美集團旗下的浙江旭翔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新廠房開建,次年順利竣工,2015年工廠建成投產,從事高端液體包裝機生產。通俗來講,我們現在市面上看到的牛奶、飲料等的包裝盒,集美集團的設備大多能生產。

18年前,集美集團在嘉定投產的時候,高端的紙盒液體包裝生產線被國外的公司壟斷,中國飲料企業投入大量土地、資金建設生產線,到頭來還要被國外公司分成,而當時,王雲德和他的企業隻能提供低端的包裝機設備,根本沒辦法打進高端市場。

當旭翔機械在平湖投產後,集美集團有瞭施展拳腳的空間,一期55畝地解決瞭企業擴產之急。落戶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後,集美集團引進德國核心技術,打造集美品牌的液體包裝機,再加上國傢政策的扶持,一舉站穩瞭國際市場,目前公司約90%的產品是出口的。

說起出口,王雲德又誇起瞭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的區位優勢。由於產品需要通過上海洋山港出口,集美集團要擴產就不能離港口太遠,而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雖然在浙江的地界,但離洋山港的距離比原來的嘉定還要近。更重要的是,原來集美集團在平湖的工廠沒有出口權,現在園區為他們解決瞭出口資質問題,產品可以直接從平湖發往洋山港出口。

如今,集美集團在一期1.5億元投資的基礎上繼續追加投資,開始在平湖建設二期工程,計劃在二期工廠同樣55畝的空間內研發更為先進的設備,王雲德本人也計劃在平湖買房居住。

“上海的工廠5年內就要拆遷,以後我們的‘主戰場’就在嘉興瞭,上海隻剩一個研發中心,但我們‘021’開頭的電話號碼不用變,對國外客戶來說,我們還是知名度更高的上海企業,所以我們在這裡可以有更長遠的規劃。”王雲德說。

集美集團以及王雲德的自信,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良好的發展勢頭。記者從新埭鎮瞭解到,作為張江長三角科技城的組成部分,平湖園一期控規編制基本完成,同時,一期啟動區1.66平方公裡范圍內的土地征收任務也已基本完成,可落戶產業項目空間1200畝,二期土地征收工作正在大力推進中。

為瞭方便企業發展,園區內的基礎設施也逐步完善,開工建設瞭張江快速路連接線,橫向創業路、創新路、創強路兩側延伸段等項目。目前,園區內已落戶企業24傢,總投資72億元,全部投產後預計實現年產值140億元。

一傢研究院的融入上海之路

關鍵詞:科技

采訪地點: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

記者感言:發揮優勢,搶抓機遇,苦練內功,積極進取,嘉興科技接軌上海,給力!

作為中科院與浙江省、嘉興市共建在嘉興科技城內的省級研究院,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是一傢重量級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背靠著中科院上海分院和10多傢中科院在滬研究所,一直扮演著嘉興全面接軌上海的“科技之橋”的角色。嘉興成為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的示范區後,該院又根據部署加大步伐,加快推進,讓一批又一批來自上海的專傢團隊、科技項目和科研成果在嘉興落戶,現已快速成長和取得豐碩成果。

嘉興中科楓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位於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2號樓內,正在試生產傢用快速血糖測試儀用試紙,產品大批量投入市場後,人們不出傢門就能高效便捷地進行自我血糖測試。

“中科楓林生物的落戶,就是我院積極接軌上海的成果之一。”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尤建宏向記者介紹,該公司是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技術研究所在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落戶的一個項目,也是“國千計劃”專傢吳成鐵研究員領銜的一個“國千”項目,關註度非常高,在落戶嘉興前,江蘇的昆山、我省的寧波等地也想引入該項目。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充分發揮嘉興全面接軌上海的政策優勢和自身的平臺優勢,最終讓該項目牽手嘉興,“嘉興全面接軌上海的人才新政、科技新政、給力服務措施發揮瞭很大的作用,我們和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技術研究所同屬中科院系統,這種情感和情愫也發揮瞭很大的作用。”尤建宏說。

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在近期接軌上海、融入上海中,瞄準中科院在上海擁有的豐富科技資源,成功引進瞭中科院上海微系統研究所國傢高可靠性集成電路首席科學傢之一林敏領銜的安防傢居核心芯片項目,現已在該院8號樓投產;去年從上海引進嘉興的海洋電子芯片項目,一年銷售額已突破3000萬元;近期,中科院上海新能源汽車研究中心總投資逾2億元的電動汽車成套零部件項目正在洽談中,預計引入嘉興後,3年後的年產值可達10億元。

“中科院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30多傢從事高技術研究的研究所,有12傢在上海,共匯集瞭78位‘國千計劃’專傢、大量的兩院院士等行業頂級專傢和非常多的科技成果產業。”尤建宏說,擁有豐富科技資源的上海對嘉興來說是一座科技富礦,所以早在13年前,該院就充分利用嘉興鄰近上海的地緣優勢和自身的一些情感優勢等,積極主動地接軌上海,從上海引人才、引項目,該院最早的一批科技人員,包括現在的院長陳秋榮都來自上海。

嘉興成為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的“橋頭堡”後,該院更為積極主動地搶抓機遇,現已吸引中科院上海12傢科研單位中的7傢科研單位、40多位博士以上人才和超過100項的科技項目、科研成果在嘉興落戶,成瞭嘉興科技接軌上海前沿陣地上強有力的“磁性平臺”和“標兵中的標尖”。

一位海歸博士的縣城追夢路

關鍵詞:人才

采訪地點:中國歸谷嘉善科技園

記者感言:此心安處是吾鄉,有夢,不必在遠方。滬嘉同城,在此起航!

打開手機,登錄“12306”APP,搜索上海到嘉善的高鐵或動車,5到15分鐘的間隔時間一趟車,選擇好合適的車次,高鐵票二等座38.5元,點擊付款,然後坐地鐵前往上海虹橋火車站,卡著點到達檢票口,掏出身份證“嘀”的一下進站,約30分鐘後火車抵達嘉善南站,再坐車到中國歸谷嘉善科技園,整個過程耗費1至1.5個小時。這是嘉興景焱智能裝備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總監陳亦倫每周都會有的生活內容。

每過一段時間,陳亦倫就會去兌換紙質的高鐵票,從2015年到嘉善上班至今,每一年的高鐵票都有厚厚的一沓,“大概有3個名片盒這麼厚。”陳亦倫並沒有特意去數,但是來自“鐵路客服”頻繁的短信提醒“暴露”瞭他密集的滬嘉往返。

從美國的世界500強企業到景焱智能,陳亦倫經常出差,算是個“全球通”,“但是我從來沒覺得往返上海和嘉善是出差,每周我一半時間在嘉善,一半時間在上海,隻是去公司的不同所在地上班而已。事實上在上海,我去上班,路上也需要花這麼長的時間。”

陳亦倫所在的中國歸谷嘉善科技園是浙江省第二個“千人計劃”產業園,而陳亦倫亦成為嘉善自主培育的首個最年輕的“80後”省“千人計劃”專傢。翻開他的簡歷,清華大學本碩連讀,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畢業,美國的世界500強企業就業……回國後的二次就業,陳亦倫名片上的抬頭成瞭“嘉興”。

如果說,2年前的陳亦倫加入嘉善的景焱智能還有一絲忐忑,那麼2年後的今天,他站在辦公室內,透過玻璃窗眺望這片鳥語花香的中國歸谷嘉善科技園時,身處的科技前沿高地熱土從未改變——如今,景焱智能已從創業初8個人的小團隊成長為100多名員工的大平臺,其中72%的員工是技術骨幹,以“80後”、“博士團”台中產後照護介紹為主力的團隊在業界尤為亮眼。

公司產值從2009年的“零”,到2010年的600萬元,到2011年的1200萬元,到2012年的2000萬元,再到2013年的2700萬元……

事實上,景焱智能所處的中國歸谷嘉善科技園不僅是高科技創業基地,也是技術集聚、信息集聚和人才集聚之地。現在,這裡已形成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制造業核心技術研發、生產、服務的“技術圈”。目前,園區擁有無人機、人臉識別、靜脈活體身份認證等高新技術企業,嘉善“培育孵化+加速成果轉化+產業化生產”這條專業生產科技企業的生產線正在造就更多的“陳亦倫們”的輝煌未來。

“在美國,科技實業企業更適合在大都市周邊的衛星城發展。”陳亦倫表示,現在嘉善就像上海的衛星城,歸谷這個全新的平臺也激發瞭他的創業激情。隨著他的到來,景焱智能的技術水平也實台中月子中心價位現瞭質的飛躍。

在上海安傢落戶、結婚生子,在嘉善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發揮自己的專業所長……這是陳亦倫曾經夢想過的“現世安穩,歲月靜好”。而且,嘉善交通卡實現瞭滬善互通,醫保卡也可以在上海第一人民醫院實現實時刷卡結算。

“走過全世界那麼多城市,嘉善是我見過的民風最淳樸的地方。”陳亦倫說自己在嘉善“出瞭不少洋相”,“把行李箱落在瞭出租車上,司機把行李箱放到瞭固定的地方聯系我叫我去取,我連聲‘謝謝’都沒當面說;公司的協議酒店住得久瞭,服務員都認識我瞭,每次丟瞭東西,都會直接打電話跟我說……”

一棵茭白的“兩地戀”

關鍵詞:農業

采訪地點:桐鄉市龍翔街道董傢村

記者感言:一棵小小的茭白,折射出的是嘉興接軌上海中的合作共贏。

周二上午10點,室外氣溫接近40℃,張永根走在田埂上,註視著茭田裡剛剛長出的茭白苗,他俯下身去,用手撥開水面上的浮萍,試瞭試水溫,“浮萍是隔熱層,水下涼快不少。”

這是今年董傢茭白專業合作社的第二季茭白,7月初才種下,還很嬌嫩,作為理事長,張永根每天要到田裡巡視兩次,看見幼苗枯死,就得趕緊換上新苗。

董傢村的茭白以春秋兩季“梭子茭”為主,春茭4月中旬收割,今年銷售瞭3000多萬元,其中六成以上銷往上海,“和上海浦東、青浦、金山的批發商、加工廠都簽有長期合同,銷路一直很穩定。”張永根說。

采訪當天,江蘇有個農業考察團要到合作社參觀,張永根特地換上瞭襯衫、西褲,幹起農活來有些別扭。這些年,董傢茭白的名氣越來越大,他幾乎每個月都要接待來自江浙滬的“取經”團隊。

“1987年開始種茭白,到今年正好30年。”在董傢村,張永根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最初種水稻,後來種西瓜,再後來聽說餘杭有農民種茭白致富,我就引進瞭種苗,跟著種。”

種茭白第一年,收成不錯,張永根拉著板車在路邊賣、往市場跑,當年就掙瞭1000多元,在當時,這是筆不小的收入。於是,村民們紛紛效仿,先是組裡,後是村裡,再後來,就連鄰村和鄰鎮的村民也一窩蜂開始種茭白。

種的人多瞭,市場開始飽和,必須開辟新銷路,張永根首先想到的就是上海,“當時想法很簡單,上海是大城市,人多嘴多,吃得就多,加上方言差不多,能說得上話。”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張永根和村民合夥包車,在收割季將茭白運往上海寶山一傢農貿批發市場,也就在那個時候,嘉興各地的農產品開始紛紛進入上海市場,嘉興漸漸有瞭上海“菜籃子”的稱號。

2003年,隨著種植、經營業務的擴大,張永根和幾十戶農戶成立瞭董傢茭白專業合作社,並註冊瞭“董傢”商標,實施品牌化經營。隨著逐漸打開上海及周邊市場,合作社開始從農戶手中收購茭白統一銷售。

“有瞭牌子,就得有質量保證,我們農民也懂這個道理。”張永根說,“最要緊的是環保無公害。”“茭鴨共育”模式是合作社探索出的一個妙招,危害茭白的害蟲正好在鴨子和青蛙的捕食范圍內,在茭田裡放養青蛙和鴨子,便杜絕瞭化學農藥的使用。

另外,合作社和所有營銷戶簽訂瞭質量承諾書,如果出現問題,將實行責任追究制。2008年,董傢茭白被認定為“有機食品”。

2010年,合作社接瞭大單子,與上海金山衛鎮批發市場茭白營銷大戶簽訂瞭冷庫茭白供應合同,此後,5000噸董傢冷庫茭白進入上海市場。

如今,在合作社專門建造的董傢茭白市場,設立瞭由7人組成的營銷服務部,“你別看現在沒什麼人,等到開秤收購的日子,這裡能排起長龍。”張永根說,“茭白即收即發,運輸車就在一旁等著,上午收來的茭白,下午就能出現在上海市民的餐桌上。”

從當初的小打小鬧,到如今發展起來的以董傢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鎮、村的萬畝茭白田,合作社社員也發展到瞭160多戶,張永根和村民們都富瞭起來,傢傢戶戶蓋起瞭小洋樓,“一個茭白大戶一年掙幾十萬元,那是不在話下的。”張永根得意地說。

一座滬嘉“合璧”的山塘古鎮

關鍵詞:旅遊

采訪地點:上海市金山區山塘村琮璞文化苑

記者感言:山塘無南北,共築新未來。

站在有著200年歷史的山塘橋上,北望是上海金山,橋南是浙江平湖。“一橋兩山塘”,兩岸卻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山塘村。去年,平湖市山塘村入圍全省第一批千年古村落申報名單,以台中月子中心評價此為契機,山塘村著手制定瞭村莊總體規劃、精品村總體規劃和古鎮風貌提升規劃。按照“水墨山塘”、“古鎮山塘”和“樂遊山塘”的定位,與屬於金山區的北山塘古鎮實現互補。未來的藍圖已經繪就,兩個山塘村即將“珠聯璧合”。

過瞭山塘橋,就是上海市金山區所轄的北山塘,穿過一段古色古香的山塘老街,琮璞文化苑呈現在眼前。這裡原是有著百年歷史的山塘小學,後因生源有限逐漸沒落。近年來,隨著廊下鎮鄉村旅遊業的加速發展,山塘小學才脫胎換骨成瞭琮璞文化苑。如今,這裡已成為上海諸多學校的教育實踐基地。

琮璞文化苑創始人劉劍告訴記者,他是浙江龍泉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制作和銷售青瓷產品。2014年的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瞭他的經營軌跡,“上海市及金山區不少朋友認為龍泉青瓷文化博大精深,理應讓更多人瞭解青瓷文化,而山塘村區位優越,十分適合推廣龍泉青瓷。”

帶著資金和技藝,劉劍從龍泉來到金山,以山塘小學原校址為基礎,開辟瞭30多畝的葫蘆種植基地,並建起瞭上海首個龍泉青瓷制作體驗中心。琮璞文化苑的體驗課堂裡有近10臺陶藝拉坯機和20多張工作臺及2個陳列架。“工作臺可以讓學生們和泥、上色,陳列架上則擺放瞭不少學生的陶瓷成品。從和泥、拉毛坯、盤築、捏塑到燒制等過程,均可以自己親自體驗。”

劉劍說,目前他們已和金山區10多所中小學簽訂瞭合作教學協議,開展青瓷文化教育培訓。從今年3月正式運營,截至6月份,琮璞文化苑已經累計接待瞭1萬多名學生,目前的預約已排到瞭10月份。

用劉劍的話來說,經過前期的籌劃,進入運營狀態的琮璞文化苑已“漸入佳境”。面對日益增長的體驗者以及發展空間受限的文化苑,接下來該如何“開疆拓土”?劉劍把目光投向瞭山塘河對岸的平湖市廣陳鎮。

南下平湖,始於又一次機緣巧合。2015年12月的一天,劉劍陪同金山區領導在琮璞文化苑考察時,在兩鎮交界的山塘橋附近偶遇瞭平湖市廣陳鎮黨委書記吳東偉一行,雙方互相介紹以後,金山區的領導邀請吳東偉一行前往琮璞文化苑參觀考察。

“山塘無南北,歡迎你來廣陳發展。”仔細考察北山塘的琮璞文化苑項目後,吳東偉正式向劉劍發出邀請。瞭解到浙滬兩地最近提出要聯手打造“臨滬山塘”特色古鎮後,劉劍覺得前往平湖的南山塘發展是恰逢其時的。“我是浙江人,無論從情感上還是從企業的發展角度看,選擇回到浙江發展都是理所應當的。”劉劍表示。

目前,劉劍謀劃的全產業鏈新型農業基地已經進入整體規劃設計。接下來,他會將辦公室“挪”到廣陳鎮山塘村,利用3年時間試行推廣“訂單式農業”。基地將從選種育苗、技術指導到收購儲運銷售,實行一條龍服務。除此之外,他還想把琮璞文化苑的互動體驗帶入農業基地,正在施工建設的玻璃大棚裡引入瞭微凍技術和解說機器人,讓前往的遊客在體驗高科技的同時感受農耕文化、孝善文化。

一個傢庭的求醫之變

關鍵詞:醫療

采訪地點:嘉興市第一醫院

記者感言:如果說生病是不幸的,那麼醫療接軌上海帶來的實惠則是不幸中的幸運。

嘉興人赴滬就醫,很常見!上海醫生赴嘉坐診,太稀罕!兩年前,若是詢問胡佳(應受訪者要求化名)“找上海名醫”的感受,她腦海裡就隻有一個詞——麻煩。胡佳是嘉興本地人,人到中年的她上有老下有小,這幾年她算是嘗透瞭看病的滋味。

2015年的一天,母親平靜地告訴她一個噩耗:“你不要害怕,我前幾天頭暈去醫院做瞭個檢查,腦子裡有個瘤。”毫無波瀾的言語在胡佳心裡掀起巨浪。

“冷靜後,我想到的就是盡快治療,去上海找最好的醫生治療。”在上海舉目無親的胡佳最能依靠的就是百度,哪傢醫院、哪個科室、哪個醫生在這方面技術最好,這些信息全靠自己去找。

結合朋友的建議和網上的評價,胡佳選定瞭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的專傢。跟黃牛買號、排隊做檢查、預約開刀時間……無數次的滬嘉往返讓胡佳感覺到心累不已。

在上海,全國頂尖的醫生匯聚,吸引瞭各地患者爭相前往。若要看病必須要早,早晨6點醫院就有大批患者在等候,帶著母親求醫的胡佳就是其中之一。

嘉興到上海的高鐵最早也要早晨6點多,所以胡佳帶著母親坐過凌晨三四點的綠皮車,更多的時候是提前一晚在醫院附近開間房住下來,就為瞭第二天趕早。“這樣往返,我一個健康人都覺得累,對病人更是一種折磨。”胡佳說。

好在手術順利,雖然辛苦但挺值得,這也讓胡佳對上海專傢更添瞭幾分信任。今年2月,正在青春期的兒子發現尿後泡沫經久不散,胡佳帶他到市第一醫院檢查發現蛋白尿,醫生認為是慢性腎炎,需要做腎穿刺才能明確診斷。

“因為對身體有傷害,我們不願意,醫生也不建議我們做腎穿刺。”很是著急的胡佳再次萌生瞭找上海專傢看看的念頭。市第一醫院的醫生告訴她,上海長征醫院的知名專傢就在這裡定期坐診。

去年,醫療接軌上海的勢頭強勁。嘉興市政府與第二軍醫大學的長征、長海和東方肝膽三傢醫院簽訂框架協議,建立瞭八大聯合診療中心。上海長征醫院和市第一醫院成立的腎臟病聯合診療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到嘉興坐診的,是不是上海頂級的醫生?”不瞭解情況的胡佳心裡有些懷疑,直到掛瞭梅長林教授的號,她才徹底打消疑慮。“在上海,梅長林教授的特需門診根本掛不到,而且價格比這裡貴一倍。”

雖然曾經帶母親看過上海專傢,但這次胡佳第一次感受到名醫的專業魅力。“梅教授真的非常和藹,很多術語我聽不懂,隻要我問,他就會很耐心地解答,還畫圖告訴我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病。”

而讓胡佳更服氣的是梅教授的醫術。經過腎靜脈造影和B超檢查,見多識廣、經驗豐富的梅教授給出瞭三種可能的診斷:第一種是和之前一樣的慢性腎炎;第二種是好發於瘦高青年男性的胡桃夾現象;第三台中產後護理推薦種則是兩者兼有。

“如果隻是胡桃夾現象,人長胖瞭之後可能就正常瞭。”現在,胡佳一直帶著兒子跟著梅教授隨訪,定期觀察蛋白尿的情況。

這一次,她再也不用舟車勞頓往返滬嘉兩地,在傢門口就能輕松看到上海名醫。

今天,再問她“找上海名醫”的感受,她毫不遲疑地回答——方便!

一張市民卡的“雙城生活”

關鍵詞:服務

采訪地點:交通銀行嘉興分行

記者感言:公共服務資源的共享讓市民切實感受到兩地同城釋放的民生紅利。

昨天下午5點半,在交通銀行嘉興分行工作的崔琰結束一天的工作,她沒有像往常一樣回到傢中,而是來到單位旁邊的交通銀行公交站。無需準備零錢,直接用市民卡刷卡乘坐3路車,經中山東路一路向東,到達位於城東路的嘉興火車站公交站臺,這時是下午5點50分。

剛下公交車,崔琰就直奔火車站候車室,她已經提前購買瞭Z282次列車的車票,準備去上海看望兒子。火車傍晚6點02分從嘉興出發,短短52分鐘之後就到達瞭上海南站。

出瞭站臺,崔琰準備好嘉興市民卡,從地鐵1號線站點直接刷卡上車,到徐傢匯地鐵口刷卡出站。出站後,她從徐傢匯刷嘉興市民卡上公交車,來到兒子的學校附近,這時是晚上7點15分,剛好可以與兒子共進晚餐,聊一聊最近的學習和生活。

崔琰告訴記者,她兒子今年上高一,暑假之後就升高二瞭,平時一個人在上海,好在上海和嘉興的交通非常便利,隻要有空她就會到上海去看看兒子,平均每周都要去兩三次。“隻要工作不太忙,我都會在下班後買好前往上海的火車票,使用市民卡一路‘刷’過去。”

崔琰表示,自己使用市民卡的公共交通功能始於今年4月份,從年初開始,她往返上海和嘉興的頻率增加,在朋友的建議下,崔琰開始“摸索”起市民卡的公交應用來,如今,從跨省刷卡到NFC充值,每一項她都瞭如指掌。“我覺得使用市民卡乘坐公共交通最大的便利還是時間可控,上公交不用準備零錢,坐地鐵不用排隊買票,這會讓旅客的行程十分緊湊。因此,我才會一周跑兩三趟上海,沒有市民卡的‘給力’,是難以想象的。”

生活在緊臨上海的嘉興,禾城市民的生活繞不開這座近在眼前的一線城市。崔琰告訴記者,在兒子去上海就學前,自己和傢人也會在周末和節假日前往上海購物、遊玩。“以前去上海,要麼是自駕,要麼是帶上嘉興公交卡、上海地鐵卡或公交卡上路。自駕太累,帶這麼多張卡又覺得太麻煩。”崔琰表示。

多卡輪換使用不僅麻煩,充值也是個問題,上海的公交卡或地鐵卡必須在上海充值,很多時候是刷卡時才發現已經欠費,隻得排隊買票。而嘉興市民卡隻需一個帶有NFC功能的手機,就可以實現對公交賬戶的實時充值,哪怕是到瞭地鐵站才發現餘額不足,也可以馬上充值。

現在,崔琰已經成為嘉興市民卡的“發燒友”,隻要市民卡公司微信號裡一推出新功能,她都會及時對照使用方法用用看。崔琰的先生因為工作原因,去上海也比較多,然而在上海繳納社保的他沒有嘉興市民卡。在崔琰的建議下,他申領瞭一張無社保功能的市民卡,往返於滬嘉兩地更加便利。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和崔琰一樣享受到滬嘉公共服務資源共享帶來的便利。據統計,自滬嘉公交開通跨市域刷卡以來,嘉興市民卡、新版公交卡到上海刷卡已達778137筆,金額1655272元。

互聯互通,向來是社會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行政邊界無法阻斷市民對於公共資源共享的期盼。在嘉興接軌上海這個大目標之中,公共服務資源的互聯互通已經一“卡”當先,手持一張小小的市民卡,就能盡享雙城生活的便利。

一輛公交的滬嘉穿行

關鍵詞:交通

采訪地點:K319公交車

記者感言:公交邁出一小步,滬浙毗鄰區域公共交通服務邁出一大步。

7月24日中午11點20分,K319路從平湖新埭車站緩緩駛出,在出站口稍微停頓一下,上來三四名乘客。

K319路是平湖新埭往來上海金山北站的一趟公交車,去年10月20日開通。全程9.5公裡,平湖境內4.1公裡,上海境內5.4公裡,途經新埭站、新秀箱包、泖河村、國際進口商品城、亭楓公路成功站、金山北站,日發班次12個,全程票價2元。

公交車上,沈姑娘拎著一杯冰可樂,不時地用手機看看時間。別看她斯斯文文的,卻是一名跆拳道教練,在平湖新埭、上海楓涇兩地的三個道館兼職,“我大學主修跆拳道,趁著放暑假多賺點生活費。”

小沈去楓涇道館打工是從今年暑假開始的。“也是因為有瞭K319路,不然不方便,現在從新埭坐到亭楓公路成功站隻要十來分鐘。”

對新埭人來講,K319路不僅便捷而且票價便宜。“不管是平湖教練還是上海教練,他們有些自己不開車,坐這輛公交車在兩地道館跑。”到瞭亭楓公路成功站,小沈跟記者說瞭“再見”便下瞭車。

K319路的駕駛員許利華,剃瞭個板寸頭,說話客氣有禮。她說,這條線路上的乘客很多是做生意的、外貿跟單的、看病的、旅遊的,甚至還有回娘傢的。

“上次有位老太太來坐車,她說以前娘傢回得少,現在這趟公交車開通後,她三天兩頭來坐,車票便宜啊,全程票價2元,刷卡1.9元。”許利華告訴記者。

11點37分左右,K319路到達金山北站。車子停下沒多久,上來不少帶著大包小包的乘客。

“我剛結束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拖著一個行李箱、背著一個包的陳同學告訴記者,她在杭州上大學,讀大三,以前回傢,都是從杭州坐大巴車到平湖車站,再轉車回新埭的傢。自從K319路開通後,她直接坐高鐵到金山北站,“用的時間少瞭,而且感覺整個行程舒適度提高瞭。”

上海人洪先生一上車,就問駕駛員有沒有這趟公交車的時刻表。“上次趕巧,一出車站就有車。今天我等瞭1個多小時,要是知道時刻表,我可以掐著時間過來。”

許利華指瞭指車廂內的左側。記者抬頭一看,原來在公交車的左側座位上有一張白紙,上面用筆寫瞭從新埭站和金山北站發車的時間,“來問的人很多,我幹脆自己寫瞭時刻表貼在車內。”

洪先生馬上用手機拍下時刻表。洪先生告訴記者,他在上海虹橋機場工作,以前從金山北站下車後,出租車駕駛員嫌路短、客人少,不願載他去新埭,“我隻能坐三輪車,就是那種‘摩的’,二三十元錢,一路顛得人都要散架瞭。”

K319路的開通,是嘉興實現“與滬同城”全面接軌上海邁出的重要一步。7月25日,正式印發的《嘉興市創建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行動計劃(2017-2020年)》中,“加快推動與上海毗鄰區域公交常態化運營”作為重要內容被提出,計劃今年將新開通2條(含)以上公交線路,滬浙毗鄰區域公共交通服務一體化正在逐步形成。

一位上海老人的“桃源”晚年

關鍵詞:養老

采訪地點:鳳橋鎮桃源小洲

記者感言:在嘉興,上海的老人能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令人心生向往。

這兩天,嘉興有的地方的最高溫度突破瞭40攝氏度,這麼熱的天,南湖區鳳橋鎮桃源小洲的物業大廳卻出現瞭一位常客。昨天,記者見到龔欽華時,她正在全神貫註地看書,黑色鴨舌帽、白色T恤,今年60歲的她打扮得十分休閑,精神極好。“這兩天隔壁在裝修,實在是太吵瞭,我就拿著書來這裡看。”說著她喝瞭口自己泡的百香果茶。

原來,自從去年3月,上海出臺瞭樓市限購新規“滬九條”後,一些急於買房的人將眼光投向瞭上海周邊的嘉興,龔欽華所在的小區開始變得熱鬧。到瞭今年3月,省政府正式批復同意嘉興設立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不少上海的老朋友紛紛向她咨詢在嘉興的生活,而桃源小洲的入住率更是突破瞭70%。

時間回到2009年,龔欽華表示,之所以選擇嘉興鳳橋隻是因為緣分。“我們跑過江蘇的很多地方,那裡的房子也不是不好,但是一到這裡,就覺得很好很合適。”當時剛開盤的桃源小洲項目位於嘉興東南,坐擁規劃面積12000畝梅花洲景區,是名副其實的“桃源”。而在交通方面,小區距離嘉興南站10分鐘車程,算上坐高鐵的時間,龔欽華1小時後可以回到上海莘莊的傢中。

兩年前,等到龔欽華的先生黃忠山正式退休後,兩人開始在鳳橋定居。退休生活,黃忠山喜歡種地,在前庭後院種滿瞭瓜果蔬菜,充滿野趣。而龔欽華則喜歡讀書、寫字,她還給記者展示瞭她親手釀造的桃子醬和梅子酒,“特意留著可以咬的桃肉,是用來泡桃茶水用的,不是塗面包。”老人的生活講究而精細。相比在上海的高成本、快節奏生活,鳳橋的生活成本非常低。昨天上午10點,記者跟隨老人去附近的鳳橋鎮菜場買菜,“這裡的菜不僅便宜,還特別新鮮,比如豬肉價格比上海低瞭一半,吃起來有肉味。”龔欽華說起這些頭頭是道,“冬天的時候,這裡的薺菜特別好,都是農民自己挖來賣的,才兩三塊錢一斤,還帶著鐵銹紅。而在上海,價錢可貴瞭,要七八塊甚至十幾塊錢一斤,品質也沒這麼好。”

除瞭生活成本低,在鳳橋的生活讓龔欽華覺得像是回到瞭小時候,“這裡的人特別實在、熱情,我們經常串門,互相送水果蔬菜。”說到這,她想起瞭結識農業園區的管理者老陳時的場景,可以說是“不打不相識”。“當時有人送瞭我一個西瓜,我捧著出門時被老陳看到,他特別嚴厲地質問我西瓜哪裡來的,哈哈,他以為是我偷摘的。”當誤會解除後,兩人成瞭好友,“他管我叫姐,我先生種菜遇到什麼問題,問他都知道。”去年過年時,龔欽華還被老陳邀請去吃年酒,她在朋友圈這樣寫道:“新鳳橋人被千年銀杏邊長大的村民盛情邀請入新年宴,值得Mark,吃得好飽,還有晚宴。”她告訴記者,原來在上海過年,大傢出來聚一餐,而在這邊則是傢傢戶戶輪流請客,可以從前一年的12月吃到第二年的2月,非常熱鬧。

一位上海教授和嘉興的“情感歷程”

關鍵詞:教育

采訪地點:同濟大學浙江學院

記者感言:一所著名學府和一座城市的美好緣分,是因為其中有很多像李曉龍教授這樣既有能力又有情懷的人在奔忙。

時值暑假,同濟大學浙江學院(以下簡稱“同濟浙院”)科技處處長李曉龍教授仍然會每周往返於嘉興和上海,就同濟大學和嘉興市的一些合作項目進行洽談和推動。

李曉龍擁有理學、工學和管理學學位,曾參與國傢科技部重大專項的科研和項目管理工作,他是軌道交通領域的專傢,同時還對科研管理以及科技創新、服務社會等方面有深入的思考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2008年同濟浙院正式成立時,他在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任黨委副書記。2014年,他到同濟浙院科技處工作,近三年的滬嘉兩地奔波,讓他對嘉興這座城市和同濟浙院的感情越來越深。科技處是同濟浙院根據學校發展戰略需要而新設置的部門。李曉龍調任科技處後,對學校的科研管理及其發展戰略進行瞭深入思考,制定瞭相關政策,明確瞭同濟浙院的科研工作與嘉興市產業密切結合的工作思路。

自2014年開始,他走訪瞭嘉興很多建築、機械行業、高端制造、汽車零部件等企業以及相關政府業務部門,瞭解各方的需求並介紹同濟大學和同濟浙院的優勢,實際解決瞭部分企業生產中的一些技術問題,與不少企業建立瞭合作關系並且成立瞭一些不同規模的研究機構。

李曉龍認為,當前同濟大學派遣瞭50多位專傢、教授來嘉興全日制工作,使得同濟浙院成為同濟大學在嘉興的人才聚集地,這也使得後來同濟大學與嘉興市政府的全面深入合作變得水到渠成。

李曉龍從科技發展規律的角度對嘉興和上海的關系進行瞭分析,他認為上海的科技資源和科研人才資源豐富,嘉興對這些很渴求;而嘉興的產業和民營經濟比較發達,雙方可以實現資源互補。在嘉興建立一個結合同濟浙院特點的環同浙知識經濟圈,借同濟大學和同濟浙院的力量,為嘉興引進一批高端企業,促進嘉興社會經濟的升級。嘉興是個經濟相對發達的地級市,對同濟大學科研項目轉化成生產力提供瞭非常良好的土壤,雙方的合作對同濟大學的年輕老師和博士、碩士的成長也會起到促進作用。雙方的合作也使得上海和嘉興聯系更為緊密,因為每一位教授背後都有一個團隊,雙方的合作會使滬嘉兩地的團隊加速融合,實現滬嘉兩地的真正接軌。

經常在上海和嘉興之間奔波,李曉龍不覺得辛苦,他說同濟浙院提供瞭很好的生活條件,自己每來一趟就會台中產後照護住幾天,而且學校也有班車接送。他覺得嘉興整個社會經濟和人文環境非常好,很喜歡這裡,從事的又是自己喜歡的工作。

“嘉興是我人生的一站,我認為在同濟大學做教授和在嘉興工作沒什麼區別,都是在為社會作貢獻。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來到這裡給瞭我另一片發揮的天地,我做得很愉快。嘉興廣闊的產業平臺,更有利於發揮我的所學所長和同濟大學的優勢,幫助嘉興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工作也越來越得心應手,我也越來越喜歡這座城市。”李曉龍說。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f6fwnjg9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